開式蓄冷罐的施工
詳細說明
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板材制作加工→基礎復測劃線→底板組焊→頂圈壁板組焊→罐頂組焊→布水裝置組焊→提升桅桿安裝→頂圈板、罐頂整體提升→余下各圈壁板逐圈組焊提升→底圈壁板與底板邊緣板組焊→底板中幅板與邊緣板焊接→附件安裝→罐底板密封性檢查→布水裝置剩余部分安裝→罐體充水沉降試驗→罐體防腐處理→罐體絕熱。
罐底板組焊
罐底板的組焊非常重要,如果處理得不好,會造成底板的上拱,影響工程質量。因此施工時應嚴格遵守組裝焊接順序和方法。首先鋪設罐底中心板,中心板的中心線應與儲罐基礎中心線重合。由中心板向兩端逐塊鋪設完中間的一帶中幅板。從中間一帶中幅板再向兩側展開,依次鋪完中幅板,邊鋪設邊找正,邊定位,最后鋪設邊緣板。中幅板為搭接焊,邊緣板之間為對接焊,為保證焊接質量,罐底弓形邊緣板的對接直焊縫采用埋弧自動焊接。為減少罐底凸起變形,罐底板的焊接應采取正確的焊接順序。首先將中幅板和邊緣板分別施焊。其次,中幅板與邊緣板的焊接必須在底圈壁板和邊緣板的環狀角焊縫焊完后再施焊。
罐壁板組焊
組裝前,先按預制質量標準進行復驗,必要時重新找圓,但應防止錘痕。罐壁板環焊縫的焊接,應在上下節壁板的縱焊縫焊完后進行,罐壁板的縱向對接焊縫是保證罐壁板焊接質量的關鍵,宜采用先進的垂直立焊機來保證罐壁板的縱向立縫,采用半自動焊接方法,使得成形美觀,保證質量、工作效率高。罐壁板焊縫的焊接,應在上下節壁板的縱焊縫焊完后進行。
罐內群桅桿提升倒裝法
當頂圈及罐頂組裝焊接完成后,在罐內沿圓周均布安裝24根桅桿,分別與頂圈下部的脹圈設置吊點連接,同時同步提升約1.8m-2m。然后組裝焊接下一圈,完成后再如上述工序提升,依次逐圈提升罐體,直至全部圈板安裝完成為止。
頂圈以下各圈壁板組焊
頂圈下一圈壁板的組裝:在項圈壁板外側沿壁板組裝線組裝頂圈下一圈壁板,先留出1~2道活口,用收緊裝置使其貼于項圈壁板上。在提升頂圈至預定高度后,調整壁板間隙、鉛垂度,每圈壁板的活口應相互錯開。環縫焊接后,檢查各項尺寸偏差應符合標準規范的規定。按以上步驟,組裝焊接一圈壁板即提升一圈,直至組裝完成底圈壁板。
罐體充水沉降試驗
充水試驗前,罐底板和罐壁板上的焊接工作須全部完成,檢驗合格,并做好供水準備工作。充水水位高度應等于設計最高水位。試驗時,應逐節、逐條焊縫進行檢查,無異常和滲漏等為合格。罐內充水時禁止錘擊。試水中,如發現罐底漏水,應立即將水放掉,找出泄漏部位進行修理,放水管口應遠離基礎,以防地基基礎浸水。試水中,對罐壁的少量滲漏等現象在修復后可用煤油試驗進行復查;對于大量滲漏及顯著變形現象,修復后則應重新進行充水試漏。在修復時應降水位降至滲漏處300m以下。試水時,壁溫不應低于5°C,每 h上升水位不宜超過400 mm,且應隨水位的升高,將速度逐漸減慢。水位升至12 m以后,水位升高速度不得超過100 mn/h, 并注意觀察基礎沉降情況。試水前先在罐基礎周圍附近按等距離埋設4根~6根標樁,作為罐體下沉時測量的基準?;A不均勻沉降不超過40 mm為合格。向罐內充水應采用分期充水,按4 m水位分段,即水位每達到一定高度停留一段時間,再繼續充水。每次停留時間約30 mi n。罐內水位達到設計水位時,保持充水狀況≥336 h,如基礎有繼續下沉的現象,應適當延長時間。試驗完成后控制排水速度,防止罐內產生負壓。排水應排至附近排水溝內。
罐體防腐和絕熱
罐底絕熱層、罐壁內表面防腐層和罐體外殼的絕熱層,都必須在罐體充水試驗合格后進行。施工前應認真做好防腐面和絕熱面的除銹和清潔工作。按施工圖紙的要求進行防腐和絕熱施工。罐內壁的防腐漆涂刷達到規范要求厚度,保溫板的鋪設緊密,無縫隙,確保絕熱效果。當罐內壁涂刷防腐層和罐底板鋪設絕熱層時,加強通風措施,有專人監護,以免中毒事故發生。